雖然退房現象在去年的北京樓市幾乎絕跡,但消費者並非發現不了樓市中存在的問題,作為房屋這種大宗商品的買家,業主們在入住一段時間後,往往發現一些交房時沒注意到的問題。因此,這些業主針對房屋質量、物業管理、社區環境等問題提出的質疑也就屢見不鮮。但令人費解的是,這些質疑往往只是在業主論壇等社區網絡中發發牢騷,房仲網 至於跟帖者更是鮮有呼應。更多的是小區其他業主的“拍磚”(網絡上對於不同意見的形容)。

  “開發商宣傳的30%綠化率根本沒有達到,台灣房屋網我們的地下車庫頂部應按綠化的30% 折算,道路上長的都是雜草。”東四環某項目的業主論壇上,一位業主附帶著照片及綠化率計算公式發了一篇帖子,呼籲其他業主們共同找開發商尋求補償。但卻回應寥寥。業主“生活在朝陽”更是發帖指明“請樓上業主認清形勢,不要小事搞大,弄得樓盤貶值,得不償失啊!”

  該項目業主委員會代表劉先生告訴記者。大部分業主都是2008年買的房,目前均價近3萬元/平方米。公寓 比最低時翻了近一倍,且小區戶型多以60-100平方米的兩居室為主。買房人多是年輕人和投資需求購房者。他們既擔心維權過程費時費力,又不希望看到房屋這件大宗商品因影響不好而貶值,影響出租或出售。因此對一些問題也就秉著小事化了的態度算了。

  像這樣視維權為洪水猛獸的業主大有人在,瀏買屋覽了數個社區論壇後發現,對待社區出現的問題,很多業主們寧願自己捂著,也不願公開維權。這種不承認、不宣揚、不維權的冷處理方式已成為很多社區的常態。

  如今不僅僅是投資客,連普通的剛需業主也放棄了維權的想法。張先生年前剛不動産 剛把自己位於海澱區的一套二手房賣掉,他強調道,自己並非炒房客,買房就是為了自住。那套房子是2008年買的次新房,入住後他才發現,房屋的窗戶存在漏雨的現象,因為開發商規劃建築的原因,屋頂也有滲水,尤其是他所在的頂層,下雨時便成了重災區。於是,住了一年的張先生在2009年末看到了機會,對房屋進行了一次簡單的重裝後,以每平方米貴出近4000元的價格,將其轉手。他解釋道,“很多頂層的住戶都有這個問題,但大家都保持著沉默,沒人說,也沒人要找開發商鬧。買房子 為了等房屋升值,或租或售。這幾乎成了市場上的“潛規則”。對於業主們維權態度的冷漠,業內人士指出,正是去年快速增長的房價讓一些業主們對房屋引起台北別墅 的糾紛采取了捂、托、藏的方式,目的就是,不願看到自己的房屋因被曝光而貶值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aiwanf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